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消费不平等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on Consumption Inequal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李铮,孟昊芸
摘要(Abstract):
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有助于居民消费增长、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流通业为缩小区域差异提供运输基础,在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具备空间效应。基于2007—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在地理邻接空间权重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伴有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索我国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消费不平等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智能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流通业智能化不仅可以缓解当地城乡消费不平等状况,还有助于邻近地区城乡均衡发展。在更换空间计量模型、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及改变样本观测期后,该结果仍具有稳健性。此外,该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影响最小,在西部地区影响最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业智能化可以通过促进网上交易的发展拓展农村居民的购物方式及渠道,进而缓解区域城乡消费不平等问题。因此,需要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及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农村地区网上交易发展,以缓解当地及周边地区城乡消费不平等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KeyWords): 流通业智能化;城乡消费不平等;空间溢出效应;网上交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铮,孟昊芸
DO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3.10.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117-129.
- [2]曲兆鹏,赵忠.老龄化对我国农村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8(12):85-99,149.
- [3]张建平,葛扬.土地融资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传导机制——基于房价与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差距的研究[J].财政研究,2021(8):31-46,76.
- [4]张增辉,肖亚成.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3(7):17-28.
- [5]CUTLER D M,KATZ L F. Rising inequality?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consumption in the 1980'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2):546-551.
- [6]周广肃,张牧扬,樊纲.地方官员任职经历、公共转移支付与居民消费不平等[J].经济学(季刊),2020(1):61-80.
- [7]朱雅锡,张建平.东部紧缩的土地供给如何扩大了城乡消费差距:基于房价高企视角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1(12):49-64.
- [8]宋泽,刘子兰,邹红.空间价格差异与消费不平等[J].经济学(季刊),2020(2):591-616.
- [9]刘靖,陈斌开.房价上涨扩大了中国消费不平等吗?[J].经济学(季刊),2021(4):1 253-1 274.
- [10]刘铠豪,臧旭恒,王雪芳.贸易自由化与家庭消费——来自中国城镇住户调查的微观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2(3):57-75.
- [11]洪铮,章成.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网发展与消费不平等[J].当代经济管理,2022(10):71-79.
- [12]殷志高,任太增.移动互联网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逻辑、现实基础与微观证据[J].中国流通经济,2022(11):27-37.
- [13]时大红,蒋伏心.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升级?[J].产业经济研究,2022(4):87-100.
- [14]黄宝竹,陈享光.家庭财务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J].南方金融,2023(2):49-60.
- [15]罗浩,周延.养老保险降费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J].消费经济,2022(5):64-74.
- [16]盛夏,李川,王擎.房地产市场、家庭杠杆率与消费——一个异质性代理人模型[J].经济研究,2022(11):157-173.
- [17]杨水根,王露.流通产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2):101-108.
- [18]于志慧,何昌磊.流通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了吗?——来自28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流通经济,2023(1):47-59.
- [19]傅为一,熊曦,徐斌,等.数字化升级改造如何推动企业创新:经验证据与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1):92-99.
- [20]MENG H Y,DENG P D,ZHANG J B. Nonlinear impact of circulation-industry intelligentization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evidence from China[J]. Sustainability,2022(15):1-26.
- [21]OERLEMANS L. The embedded firm:innovation in industrial networks[M].Tilburg:Tilburg University Press,1996:99-103.
- [22]蒂默斯.六大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刘祥亚,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4-72.
- [23]孙磊,张树山,郭坤.中国物流产业智能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21(10):30-38.
- [24]汪旭晖,赵博.新发展格局下流通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内在机制与政策思路[J].经济学家,2021(10):81-89.
- [25]孟德友,李小建.中国省会城市高铁费用可达性及居民消费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8(8):1 055-1 065.
- [26]张超,潘海啸.市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居民购物出行研究——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2019(3):96-103.
- [27]刘向东,何明钦,安婷.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基于供需侧视角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3(6):18-33.
- [28]王晓东,谢莉娟.社会再生产中的流通职能与劳动价值论[J].中国社会科学,2020(6):72-93,206.
- [29]赵鑫全.流通业集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23(2):18-21.
- [30]杨进,罗筱梅.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消费升级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41-44.
- [31]高帆.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拐点判定及其增长效应[J].统计研究,2014(12):41-46.
- [32]李杰,刘清.中欧班列运行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基于DID与SDID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23(8):99-110.
- [33]马永腾,蒋瑛,鲍洪杰.交通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与贸易增长——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的实证分析[J].改革,2023(6):142-155.
- [34]祁蔚茹,江永洪.流通业数字化对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差距的影响——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22(22):23-26.
- [35]梁任敏,巴曙松.交通通达性、资源配置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J].财经科学,2022(3):68-81.
- [36]COUTURE V,FABER B,GU Y Z,et al. Connecting the countryside via e-commerce:evidence from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nsights,2021(1):35-50.
- [37]王奇,谢凯,秦芳,等.市场可达性与农村家庭消费——来自“快递下乡”工程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22(12):106-123.
- [38]任文龙,张苏缘,陈鑫.金融发展、收入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9(11):118-127.
- [39]张海洋,韩晓.数字金融能缓和社会主要矛盾吗?——消费不平等的视角[J].经济科学,2022(2):9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