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Level of China's Digital Industry
乔涵
摘要(Abstract):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数字产业技术创新、数字产业技术扩散、数字产业技术转移、数字产业技术引进四个维度的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Dagum基尼系数、三维Kernel密度估计与障碍度模型诊断等方法,探究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高于东部地区;从空间差异来看,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影响我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源于数字技术扩散和数字技术转移两方面。因此,应加速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增强数字技术转移承接能力、加快数字产业技术扩散、着力突破技术进步壁垒,不断提升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水平。
关键词(KeyWords): 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泰尔指数;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障碍度模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双碳’目标下内蒙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2022JBQN057);; 202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当代资本主义股份资本性质及形态研究”(2020YJRC027)
作者(Author): 乔涵
DO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3.08.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维林,程倩,余泳泽.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J].管理世界,2023(5):38-59.
- [2]曹华莹.技术市场厚度对数字产业创新创业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5):10-15.
- [3]张元庆,刘烁,齐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14-128.
- [4]毛丰付,魏亚飞,胡承晨.政府引导基金与数字产业发展:机制分析与效应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81-95.
- [5]袁歌骋,潘敏,覃凤琴.数字产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1):146-160.
- [6]王家明,余志林.资源型城市低碳技术进步驱动碳减排的多重异质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1):156-170.
- [7]SUN Y N,JI J Y.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ias in China's mariculture industry[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21(1):60-76.
- [8]张清华.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测度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98-105.
- [9]韩之彬.人口老龄化影响技术进步的“收入分配”路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2(5):186-194.
- [10]袭讯,胡峰,王发明,等.逆向溢出知识结构与国内投资企业技术进步[J].科学学研究,2022(12):2 216-2 227.
- [11]任文菡,王奇.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3(2):55-64.
- [12]WU JIANXIAN,NIE XIN,WANG HAN,et al.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gr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23(189):122 360-122 372.
- [13]WANG K,SONG L. Quantifying an influence of green credit on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financial perspective of a China’s case study[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3(17):49744-49759.
- [14]石莉.中国绿色技术进步偏向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1):1-7.
- [15]何雄浪,白玉.环境治理、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绩效[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3(2):103-111.
- [16]陈怀超,何智敏,范建红.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影响——基于2009—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2):9-19.
- [17]翟绪权.关于新时代中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产业思想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9):65-70.
- [18]雷俐,李敬,刘洋.外商直接投资是否推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空间收敛视阈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0(3):123-134.
- [19]杨万平,李冬.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动力差异与结构分解[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8):90-105.
- [20]刘丙泉,刘增果,王月,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23(5):52-61.
- [21]王芊芊,王啸宇,王梦雪,等.基于熵权TOPSIS法和RSR法模糊联合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23(6):1 069-1 074.
- [22]赵传松,刘华军.基于城市群视角的中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2):134-142.
- [23]席小瑾,梁劲锐.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测度与时空演化[J].统计与决策,2023(5):141-145.
- [24]施祖麟,黄治华.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动态分析[J].经济经纬,2009(4):60-63.
- [25]邱小燕.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J].现代管理科学,2023(2):18-26.
- [26]杨入一,孔繁涛.数字化发展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进步——兼论农产品电商渠道的中介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23(3):3-16.
- [27]戚逸康.绿色金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兰州学刊,2023(3):16-30.
- [28]刘新智,黎佩雨,张鹏飞.营商环境优化、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1-122.
- [29]赵卫军,朱建民.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J].经济问题,2023(2):85-93.
- (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12个省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