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收敛性Spatial Imbalance and Convergence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Low-carbon Circular Economy
沈世铭;许睿;陈非儿;
摘要(Abstract):
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研究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动态演化趋势、地区差异及来源,使用变异系数法等方法检验其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研究显示,2010—2020年我国整体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四个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显著非均衡特征和渐进式演化形态,空间集聚性显著;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地区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偏离平均水平幅度并未随时间推移有所降低;在控制其他因素前提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明显收敛为同等水平;在考虑多因素差异化条件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低地区增速明显超过较高地区。鉴于此,我国应激活各地发展动能,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相关政策体系,助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行全面集约战略,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以期为制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转型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收敛;区域差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时空格局下广西绿色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模型与政策研究”(2022KY0204);;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广西与南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调查研究”(CLS2019W03);;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基于智能技术的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及其示范应用”(AB21196063)
作者(Authors): 沈世铭;许睿;陈非儿;
DO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3.02.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剑波,王楷文.碳达峰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62-73,129.
- [2]陈金晓.“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循环:循环低碳化与低碳循环化[J].经济学家,2022(9):78-87.
- [3]王旭霞,雷汉云,王珊珊.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2(15):118-122.
- [4]韦东明,顾乃华,刘育杰.雾霾治理、地方政府行为和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J].经济科学,2022(4):64-77.
- [5]王向英,潘杰义.基于漂移度的陕西省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24):240-246.
- [6]邬彩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21(8):105-117.
- [7]李斌,曹万林.环境规制对我国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生态创新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7(6):140-154.
- [8]王晓红,冯严超.环境规制对中国循环经济绩效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7):136-147.
- [9]梁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15):47-51.
- [10]张友国,窦若愚,白羽洁.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8):83-102.
- [11]赵慧卿,郭晨阳.中国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调研世界,2020(4):39-48.
- [12]蔡延泽,龚新蜀,赵贤.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15):98-103.
- [13]SHI Y L,PENG Q J,ZHANG J. An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of function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design using information entropy[J].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applications,2020(5):966-978.
- [14]吕明元,张旭东,苗效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技术经济,2021(11):46-61.
- [15]ZHANG K,YU X D,LIU S L,et al. Wind power interval prediction based on hybrid semi-cloud model and nonparametric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J].Energy reports,2022(S4):1 068-1 078.
- [16]张松彪,刘长庚.中国基本养老金区域差距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1(12):43-54.
- [17]杜鹏程,洪宇.碳中和实现途径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9):35-46.
- [18]斯丽娟,王超群.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动态演变与收敛性——基于十大城市群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1(10):38-52.
- [19]曹跃群,郭鹏飞,杨玉玲.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性资本存量的估算[J].管理评论,2022(3):19-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