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测度与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林妍;
摘要(Abstract):
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助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从产业数字化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看,研究期内二者的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上升态势明显更强。从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看,整体呈逐年提升态势,具体表现是省份层面呈现出各省份由低度耦合阶段向高度耦合阶段发展的趋势,区域层面呈现出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的分布态势。从产业数字化子维度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子维度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看,在省份层面,两者发展趋势一致,呈现出各省份由低度耦合阶段向高度耦合阶段发展的趋势;在地区层面,两者均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但前者的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后者的区域差异在各阶段变化较小。从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看,整体而言,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但分地区看,空间溢出效应差异明显,在华北、西南、西北地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呈散点分布状态,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在东北、华中地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因距离较近而呈集聚分布状态,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在华东、华南地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呈集聚分布状态,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关键词(KeyWords): 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空间效应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项资助项目“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下支持科技创新的河北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路径与机制研究”(22557612D);; 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JDKF2021007)
作者(Authors): 林妍;
DO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3.02.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伦晓波,刘颜.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1-13.
- [2]李志远,夏赞才.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失配度时空格局探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3-42.
- [3]祝合良,王春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产业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对策[J].财贸经济,2021(3):14-27.
- [4]杨卓凡.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短板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0(7):60-67.
- [5]王桂军,李成明,张辉.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J].财经研究,2022(9):139-153.
- [6]陈金丹,王晶晶.产业数字化、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21(4):97-107.
- [7]庄芹芹,吴滨,洪群联.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理论内涵、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J].经济学家,2020(11):29-38.
- [8]陆小成.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J].企业经济,2022(6):15-24.
- [9]何智励,汪发元,汪宗顺,等.绿色技术创新、金融门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19):116-120.
- [10]WANG M Y,LI Y M,WANG Z T,et al. The heterogene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ution charges and enterpris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J].Energies,2022(5):1-20.
- [11]徐佳,崔静波.低碳城市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20(12):178-196.
- [12]李昊,范德成,张书华,等.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分类测度和提升模式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SupSBM模型[J].运筹与管理,2022(4):184-189,203.
- [13]BEHERA P,SETHI N,et al. Nexus between environment regulation,FDI,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OECD countri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2(7):52 940-52 953.
- [14]解学芳.区块链与数字文化产业变革的内外部向度[J].人民论坛,2020(3):132-135.
- [15]孟庆时,余江,陈凤,等.数字技术创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1):90-100.
- [16]李楠博,高晨磊,臧云特.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1(2):100-108.
- [17]沈阳武,祖文静,梁利清,等.基于组合赋权法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能力综合评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14):18-24.
- [18]GAO W,MILES P R,SMITH R C,et al. 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for data fusion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in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2022(9):1 182-1 197.
- [19]田培,韩昊廷,李佳,等.农业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311-322.
- [20]逯进,张竣喃,周惠民.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J].系统工程,2018(4):78-86.
- [21]杨蔚宁,张正河,游艳,等.新常态期人口迁移、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系统耦合关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9(10):76-85.
- [22]余丽.产业关注度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演变研究——以中国塑料制品产业为例[J].塑料科技,2020(10):148-152.
- [23]吴小节,马美婷,杨尔璞,等.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21(5):176-187.
- [24]樊辉.产业数字化、科技创新与外贸出口水平——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2(19):115-119.
- [25]李秀珍,张云,王向进.信贷配置、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22(1):95-103.
- [26]李志翠,朱炳钦,马雪梅.“双碳”目标下沿边地区产业数字化与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研究[J].国际贸易,2022(9):49-59.
- [27]刘钒,余明月.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7):1 527-1 537.
- [28]傅为忠,刘瑶.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1(12):19-29.
- [29]赵少飞,赵鑫,陈翔.基于改进密切值法的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20(7):152-160.
- [30]许晓冬,秦续天,刘金晶.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3):165-168,205.
- [3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报告2021[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54-62.
- [32]赵卉心,孟煜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测度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22(9):97-107.
- [33]葛鹏飞,韩永楠,武宵旭.中国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测度与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1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