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与前沿

  • 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效应与机制

    赵巍;

    在数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和重要增长极。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相关数据,从产业链创新化、产业链绿色化和产业链可控化三个维度构建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从数字技术基础、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技术创新三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水平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得到各省(区、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数字技术水平,对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数字技术能够凭借其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创新化、绿色化和可控化,从而赋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排除内生性问题,经过系统广义矩检验模型和增加控制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水平地区,信息、资源、产业基础较为完善,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效能提高能显著增强数字技术的促进作用,政府治理效能排名前10的省(区、市)促进效果更好,而政府治理效能排名11~15的省(区、市)促进效果尚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建议实施数字技术差异化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效能有机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制造强国”战略的目标实现。

    2024年04期 v.38;No.355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0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影响

    闫春;丁一;刘新红;

    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探究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快速,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扩散的演化趋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日趋复杂,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为中心的极核式扩散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呈上升态势,网络效率呈下降态势,数字经济空间流动性不断提升,网络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表现出溢出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出受益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华中等地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邻近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三次产业发展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第一、第三产业,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应建立区域协同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以全局视角推动数字化;重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平衡性,发挥重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数字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借助自身区位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资源跨区域流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04期 v.38;No.355 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11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流通现代化

  • 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姜锡东;季发玲;

    当前,我国仍存在耕地数量降低、农民务农数量减少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到个人、思想到行动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我国宋代粮食市场突出特点是地区间转运贸易发达,随着北宋粮食贸易的日渐活跃,百姓获得粮食渠道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压力,影响了当时的粮食安全标准。北宋农民的赋税负担十分繁重,富民、地主粮食储备较为可观,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总量存在差距,具备藏粮于富民的特征。宋朝廷利用制度性和市场性的手段,将粮商作为国家的后备粮仓,灵活地缓解了官民粮食储备差距悬殊的矛盾。粮食流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粮食来源和运输距离揭示了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在南、北救荒上的不同分配,北方地区的灾荒救济以官方力量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民间力量为主,粮食的性质、流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影响着救荒效果。以北宋时期为鉴,当前我国应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多种形式的土地耕种格局;合理统筹全国区域性粮食流通,完善重大灾情下的粮食供给体系;树立科学粮食储备观,全方位增强社会戒奢从俭意识。

    2024年04期 v.38;No.355 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宋则;

    我国轻商的观念由来已久,但城乡居民日常需要的生鲜食品高度依赖从事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商贩,他们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体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生鲜农产品区域分工深化、贴近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冷链、物流园区、旅游、住宿、餐饮就业都具有强烈多向性的带动作用,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隐形间接影响力、软实力。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重场所建设、轻主体培育的顽疾;培育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链主企业,促进供应链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共促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对生鲜农产品市场实施反周期调控;严格大棚与大田生鲜农产品的行为监管标准;将市场调控的重心从事后的被动跟进管理,转变为事前的主动引导服务;探索“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管理模式,创新逆周期监测调控的有效办法;把握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舆论导向,为商人正名;警惕出现重生产、轻流通新的倾向和新的表现形式,防止损害现代流通体系、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4年04期 v.38;No.35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6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成本视角下我国地方产业政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果

    何文彬;宫铭烜;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产业政策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本地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基于2006—2022年A股上市公司和“十一五”至“十四五”周期内的地方产业政策数据,采用异质性分析、PSMDID实证分析等方法,以成本及其传导路径为切入视角,研究探讨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揭示产业集群形成、技术创新提升和宏观经济环境差异性对地方产业政策降低成本的多维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地方重点产业政策能显著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而一般产业政策呈现增加效果。PSM-DID实证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进入会降低供应链成本;一般产业政策进入则提升供应链成本,退出则降低成本且效果相较进入时弱,总体会增加供应链成本。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时,应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促使多项政策协同增效,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进行精准施策。同时,确保政策灵活可持续,优化经济与市场环境,并针对不同领域实施差异化指导。

    2024年04期 v.38;No.355 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13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张哲;陶敬中 ;秦磊;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实施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选择。研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是否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厘清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能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替换核心变量测度、排除疫情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成本的路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案例分析表明,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采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进一步验证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应深化数字技术与供应链体系的融合,积极倡导应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间协同创新,共同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的价值,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2024年04期 v.38;No.355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数字物流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效应——基于物流碳生产率视角

    马晓君;聂昀秋;肖潇;

    在社会经济全面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从物流碳生产率视角探究数字物流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效应意义重大。基于2015—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CRITIC-G1-Bonferroni算子,分别对各地区数字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而以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对数字物流、物流碳生产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物流以非线性递增的态势显著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在东部、东北地区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其中,物流碳生产率的提高是数字物流释放可持续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同时,数字物流对可持续发展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其对地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带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随着传统产业全面数字化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断加深,该溢出效应变得愈加显著,从而带动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均衡提升。为了巩固数字物流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红利优势,首先要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物流数字化转型,建设共享的物流平台和基础设施,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形成开放统一的物流市场,并通过设立管理部门制定并监督低碳环保标准。此外,应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加强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地区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和技术,优化物流网络,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2024年04期 v.38;No.355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7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电子商务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直播经营的实践过程及行为机制——基于数字资本的分析视角

    侯慧铭;张金荣;

    伴随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下沉,农产品直播电商成为农业现代化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农户参与市场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数字资本视域下,通过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产品直播经营的适配逻辑,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活性的发掘与再造生产数字资本,以流量变现的方式实现数字资本的可兑换性,以代销为辅的经营策略弥合直播经营过程中数字资本持续性与农产品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数字资本生成是资本转化的基础,流量变现为农产品经营提供渠道,流量维持成为持续经营的关键。代销转向在实现流量再生产的同时增加了农产品经营风险,其中的品控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数字资本信誉受损,进而危及以数字资本为桥梁资本的数字化生计模式。代销转向旨在为农产品直播经营保持流量,是对平台规模经济的妥协与适配。在农产品直播经营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追求利润者、维持生计者和受剥削的数字劳动者的综合体。在平台增殖逻辑及社会注意力流动属性的双重作用下,经营者尝试由家庭化经营转向团队化运作、由新农人转型为职业主播。但在数字资本流失风险、乡村伦理逻辑以及与农户共生关系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下,经营者形成了以注重农产品品质及消费者购物体验为主、以代销为辅的经营模式,创造了数字优势者与数字弱势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作互惠的市场空间,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为基础实现了数字道义。

    2024年04期 v.38;No.355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经贸论坛

  • 我国县域经济韧性的实践检验

    李中建;王志华;

    县域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拉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通过测度2014—2020年我国2 074个县以及296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发现,城市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县域经济,当受到外部冲击后,县域经济韧性逆势上升;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韧性高于第二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后,第一产业韧性逆势上升,第二产业韧性波动较小,第三产业韧性下降明显;在区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韧性较强,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较强。此外,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对经济韧性均有显著的边际贡献,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活力,经济稳定为降低韧性波动提供有益支撑。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县域的经济增长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有所下降,经济稳定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显著提升;对县域而言,第三产业、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显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显著。为实现县域经济韧性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韧性,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经济韧性的产业和区域差异,协调产业间及区域间经济发展协作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要发挥经济稳定对降低经济波动作用,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平衡统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期 v.38;No.355 9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深度折扣对消费者防御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市场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

    卢长宝;王储;李杭;

    深度折扣在大幅提高促销利益性的同时,也削弱促销的真实性并引发消费者的防御行为。借助四个心理学实验,验证感知价值在深度折扣影响防御行为中的中介作用,证实品牌实力与价格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与普通折扣相比,深度折扣会激发显著的防御行为,深度折扣幅度越大,防御行为越强。感知价值在深度折扣影响防御行为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深度折扣削弱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削弱感知利得并放大感知利失。品牌实力调节深度折扣对感知价值的影响,说明品牌实力具有逆转深度折扣负面影响的作用。价格水平调节深度折扣对感知价值的影响,虽然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深度折扣都会负向影响感知价值,但价格水平越高,负向影响的程度就越深。鉴于此,企业应掌握消费者对深度折扣的判断并弄清折扣的临界点,重视深度折扣的负面作用;价格越高的商品,越要慎重采用深度折扣策略;强化商品质量意识,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缩短深度折扣的持续期,提高促销真实性。在消费者方面,既应学会理性消费,也要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以免错过以低价格享受高质量商品的机会,并慎重选择深度折扣的商品。在政府方面,应制定详细的监管办法,严禁将深度折扣作为欺骗消费者的工具,严惩借机贩卖劣质商品以及虚构原价的行为,防止因此产生的“柠檬效应”削弱消费积极性。

    2024年04期 v.38;No.355 10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企业管理

  • 平台经济发展下政府职能的优化与企业边界重塑

    牛志伟;刘肖楠;许晨曦;

    平台经济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同时也改变传统的企业边界和政府职能的定义。基于企业边界理论,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理论中强调的成本、专用性等因素可能不再是唯一或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新因素是由于数字的重要性而产生的权力因素。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拥有执法权,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因此,基于政府职能理论,对政府的职能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平台经济在重塑企业边界和优化政府职能方面的中介作用,提出“政府利用平台影响企业边界,企业通过平台优化政府职能”的双向互动路径,为研究政企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范式。研究表明,政府利用平台,实现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提高监管规范,促进合作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进而影响企业边界;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跨界经营与异业合作,促进创新竞争,实现资产虚拟化和共享化,进行数据驱动经营和个性化服务,促进价格竞争与服务优化,进而优化政府职能。因此,政府应积极利用平台经济的优势,鼓励企业成立或加入平台,积极开展平台化转型,支持平台经济的发展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创新发展,更好履行政府义务、实现政府职能。

    2024年04期 v.38;No.355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24年本刊栏目设置与重点选题

    <正>栏目设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稿、热点与前沿、流通现代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经贸论坛、国际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投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学。重点选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

    2024年04期 v.38;No.35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本刊来稿要求

    <正>尊敬的作者及广大读者朋友:感谢您多年来的大力支持,欢迎继续赐稿。《中国流通经济》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物流学会会刊。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本刊按照国际及国内有关编排规范,对来稿做出如下要求,请严格对照,一一规范,以免影响采用。来稿请使用word2007以下版本。

    2024年04期 v.38;No.355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欢迎订阅中国流通经济

    <正>《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原名《中国物资》)创刊于1987年2月,是由北京物资学院主办的、以流通经济为特色的综合性财经类学术刊物,为中国物流学会会刊。《中国流通经济》杂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学术争鸣,鼓励理论创新,加强流通经济理论研究,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推动流通领域改革实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

    2024年04期 v.38;No.35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